分享「紅勘港式飲茶」
每個星期五的晚上都是我們最期待的,就算再忙,一個禮拜也該給自己與家人一個小小的時段,去分享與交流一個禮拜裡面所發生的大小事情,因此小賴都習慣將這個時段留給家人。
由於家母喜歡港式點心,難得返台一趟,小賴想說在臨走前讓媽媽懷念一下這點心的味道,就安排前往紅勘飲茶來享用晚餐。跟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的晚餐,沒有壓力,只有愉悅的分享;沒有緊張,只有開心的聽她訴說下午血拚的戰果,原來洗淨一星期的疲累可以如此簡單。
來吃港式飲茶很有意思,飲茶店一定都有港式燒臘的這類產品,不過由於每家的口味差異都很大,而且在這種大型餐廳享用燒臘,不如我家巷口的燒臘便當實際,因此小賴來這邊用餐的習慣都是吃點心,再外加一道青菜與炒麵或炒飯。
本次用餐的評價,滿分10分的狀況下(以下評分因帶有個人觀點,故不完全代表真實情況):
食物美味:8.2 消費價格:8.5 服務態度:7.2 用餐環境:7.4 停車方便性:9.2
這是擺在旁邊桌上的小菜,感覺是番茄干,因為比較胖應該不會是辣椒,倒是顏色還蠻像的。因為在別人桌上,所以就不便去嘗試味道了。
這盤蠔油芥蘭是我們每次來必點的青菜,清脆的梗咬起來爽口,燙的生熟度剛好,不會有菜土味;蠔油的甘甜引出青菜的清香,回味無窮。
港式蘿蔔糕外表煎得酥脆,裡面軟綿滑順,入口即化,吃的到蘿蔔的甘甜,也品的出燒臘的香味。
牛肚這道小點也是每次必點的,軟爛帶有一點嚼勁,不會咬不動、咬不開;而且入味,無腥味,堪稱佳餚美點。
這次鳳爪的味道有點弱,雖然這道也是每次必點的點心之一,但稍嫌油膩的口感還真不能多吃。
腸粉是港式飲茶店中的經典菜色,可是這次吃到的腸粉簡直無法接受,請看到中間有包了一團顏色較白的東西,那是金針菇。咬開的瞬間有點傻眼,如果小賴沒有記錯,腸粉中應該不會有這種東西出現。而且叉燒醬汁不夠,腸粉粉皮爛糊,是今晚最失敗的一道。
話說芋頭糕很多人會做,但我想紅勘的芋頭糕在台北市各大飲茶店應該是有一等一水準的。「嫩」是這塊糕點的特色,芋頭香而且多也是特點之一,上面的蝦米搭上叉燒滷汁,堪稱絕配。
這道叫鼓油皇炒麵,細麵拌鼓油下去快炒,搭配韭黃、洋蔥、豆芽菜,起鍋後用香菜點綴,香氣四溢。若喜歡較硬口感麵條的朋友應該會喜歡,因為它麵身的嚼勁十足,鹹度適中,是道優質的麵點。
這叫脆皮韭菜角(忘了菜名,網路上找了好久才找到),三角形的脆皮裡面包了韭菜跟蝦仁,上菜時熱騰騰的,讓人食指大動。
咬一口以後,可以看到整隻蝦仁跟韭菜,看來廚師用料真是豪爽。
失敗的蝦餃,不是內餡失敗,是外皮。這也是來這邊必點的點心之一,只是每次的品質十分不穩定,常常吃到外皮糊爛的蝦餃,真是有點可惜。
叉燒包是很多來港式飲茶必點或是完全不點的點心,因為飽足感很夠,食量小的朋友怕吃一個就飽了,所以不敢點;也因為這真的能吃出一個師傅的技術,所以是必點的一道點心。
熱熱的包子剝開後,映入眼簾的是叉燒內餡,做得好的叉燒包,不論是內餡還是外皮,味道是一致的,所謂一致是指整體感,內餡與外皮的味道是一體的,有些水準不到的叉燒包則會有內外味道不一的狀況產生。
這道是鮮蝦腐皮捲,它跟西杏明蝦卷捲很像,都是內包大量蝦仁,不過西杏明蝦捲外層包有杏仁,裡面上美奶滋,這道鮮蝦腐皮捲則是魚漿加上蝦仁捲上豆腐皮製作而成,口感也比較不膩。
通常食物斷面最令人驚艷,這也不例外,整隻的蝦仁露在外面,魄力十足,咬起來Q彈爽口。不過由於豆腐皮吸油,稍有油膩感,有點美中不足。
魚子蒸燒賣,很簡單的一道港點,這道菜上來時我們都已經撐了,所以傷了胃口,但它的表現還是值得稱許的。
吃撐了的一個晚上,除了肚子之外,心也是暖暖的,雖然回到家後又繼續栽進工作房裡。提醒大家,若是想來這邊用餐,請記得先打電話訂位,若是要開車前來,請從市民大道那端轉進來,開到最後左轉可以直接停在餐廳樓下。
敬上